齐鲁工大网络运维算法部的暑期招生正式开始啦!无论是否有过算竞基础,是否是计算机相关专业,都可以加入我们!迎新群号:1051667536

ACM 是一项赛制有趣、成熟、风靡全球的团队竞赛,在每一位ACMer的心目中,它有着其它竞赛完全无法取代的魅力。 想象一下,和你相互信赖的朋友一同并肩作战,三个脑袋挤在一个屏幕前紧张地盯着不停闪烁跳跃着的榜单;翻来覆去地读那些英文题目,将题意认真准确地传达出去;绞尽脑汁地揣摩着解法,在纸上写下奇异的算式和图案又划去;摇头晃脑地激动解释和讨论,灵光一现时惊喜的叫出声;或狡黠地眨眨眼,示意队友自己已然胸有成竹;在纸上写出做法——唯恐隔壁队听到。写题的手指飞舞,键盘声噼啪,沉默,有力,是最为可靠的存在,而后每一次承载全队期待的 submit,被六道灼热目光盯着的小心翼翼的刷新,心脏咚咚跳着等待被审判——绿或红,多通过 1 题或多罚时 20 min,和那之后的欢呼和狂喜,亦或是来自队友的安慰和从不褪色的信任。赛场之外的则是那些轻飘飘而又沉甸甸的彩色气球,几个人一起窝在实验室看区域赛现场直播;以及赛后必备的火锅烧烤大聚餐,终于放松下来的热气腾腾,肆意欢笑吵闹,庆祝胜利的干杯,这样的快乐和兴奋感只想让人大声歌唱,脑海里循环播放比赛时的精彩瞬间而难以入眠。如果你对做算法题和参加算法竞赛感兴趣,一场精彩刺激而快乐的 ACM 比赛体验将为你带来人世间的一切浪漫,相信我,你绝对不可错过。 2024ICPC亚洲区域赛沈阳站 2024CCPC国赛哈尔滨站

ACM是什么,能吃吗?

ACM-ICPC,全称 International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,曾经由国际计算机协会(ACM)主办的世界顶级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,已有四十多年历史,全球超过 3000 所高校、数十万名学生参与。它被誉为 程序员的奥林匹克,也是目前最具影响力的算法类赛事之一。

每支队伍由 3 名同学组成,在一台电脑上协作完成 5 小时的比赛,解决 8~13 道算法问题。这些题目涵盖图论、数学、动态规划、搜索、数据结构、数论等多个方向,充分考验选手的算法能力、工程能力、团队协作与抗压能力

在中国,ACM-ICPC 设有多个亚洲区域赛(如南京、上海、成都、杭州、香港等),优胜队伍可晋级亚洲区域总决赛乃至全球总决赛。只要你通过训练不断成长,就有机会代表学校征战全国、走上国际舞台。

对于一名计算机学生来说,ACM-ICPC 是最能锤炼核心技术实力、最具含金量的履历经历之一。无论你目标是考研、保研,还是互联网大厂、算法岗,ACM-ICPC 的训练过程和比赛成果,都是你最有力的证明。

团队简介

齐鲁工业大学网络运维团队隶属于网络信息中心,是一支由在校学生组成的技术型组织,致力于校园网络建设与服务、信息系统支持与技术实践。其中,算法部作为团队的重要分支,专注于程序设计竞赛、算法研究与能力培养。

我算法部成员长期参与包括 ACM-ICPC、CCPC、蓝桥杯 等各类算法竞赛,并定期组织训练赛、题解分享、专题讲解与技术交流活动。我们注重理论与实战相结合,倡导高质量、系统化的训练方式,帮助成员打下坚实的算法基础,提升实际编码与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大一与大二的队员在2024年共获得ICPC亚洲区域赛奖牌3块、CCPC国赛奖牌4块、其他国一省一不计其数,上升趋势明显。

协会总部官网 算法部在线评测平台

承担队内管理职责的均为本科学长学姐,本质上是大家共建的集训队,指导老师不直接干涉队内管理,氛围相当自由。抛开算法竞赛,大家可能还拥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爱好,你可以指望在队内找到各种方向上的好友。比如二次元、音游、Linux技术、健身、羽毛球、MC等。

在 ACM 中,你可以学到算法,可以提高代码能力和数学能力,感受智慧与智慧的碰撞,结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,认识许多高技术力的大佬。

最重要的是,它很快乐,你会收获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,一段你绝对不会后悔的人生经历。

正所谓“洋溢着青春的色彩”。不是吗?

北京 圆明园 武汉 江滩夜景

为什么选择我们?

1. 和全学院最专业的人在一起

  • 我们汇聚了一群真正热爱技术、精通算法、愿意分享的同学与老师。在这里,你将与全学院最有执行力、最具实战经验的伙伴并肩前行。无论你想追求高绩点、考研保研,还是在技术领域深耕、钻研算法,都有热心的学长学姐帮助你指明方向。在一个高标准的环境中,你也会变得更好。

2. 系统学习,有方向,不踩坑

  • 大一专业课少,空余时间多,是打基础的最佳时期。学一年,未来考研也不用担心算法。我们有完整的“零基础、省一、国家级奖项、全国邀请赛、亚洲区域赛”训练体系。身经百战的的学长学姐全程带队,阶段总结+实战模拟。
  • 有人带你走前人走过的路,你不用担心“该刷哪些题”“该看什么书”“该怎么规划比赛”,所有训练计划、题目资源、进度反馈都有安排。每一步都走得稳、走得清楚。我们的体系绝对强于某些”扯虎皮拉大旗“的机构,放一些知名企业、高级术语唬人,内里落后不堪。

3. 提升核心能力,未来竞争更有底气

  • 算法能力是计算机领域考研、保研、求职最硬的技能之一。集训队经历 + 各类程序设计竞赛奖项,对奖学金、推免、考研非常有帮助。在工大,打一年竞赛拿奖学金非常容易。强化技能获得奖项后,大二大三可以积极参与实习、项目、科研,都对未来大有裨益。

4. 优雅的环境,踏实的后背支持

  • 轻松愉快且舒适的工作/学习场所

  • 强大的软硬件学习资源

  • 丰富的技能实践机会

  • 外出比赛的经费报销

打ACM有什么用?

  • 功利的说,打ACM相关的比赛是最快能够获得评奖评优保研加分的方法——ICPC、CCPC、天梯赛、蓝桥杯,还有RoboCom编程赛道等,每项比赛都是国家级,潜心下来打一年,加满远超同龄人的分数是相对而言最容易的。
  • 众所周知,学习计算机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能力就是代码能力。通过ACM,你可以获得远超同龄人的代码能力。因此,获奖选手在就业时具有巨大优势。互联网行业的知名公司只分为两类,喜欢 ACM 选手的特别喜欢 ACM 选手的。比如最近因超高薪闻名的华为“天才少年”计划,就格外青睐于ACM选手。 而这只是一个缩影,简历上的 ACM 经历在工业界的认可度远超其他奖项(数模,美赛等)。
  • 关于读研,算法竞赛经历可以极大地提升你在考研、推免过程中的竞争力。几乎所有重点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在推免简历中都将“程序设计能力”列为核心考察项,而 ACM-ICPC、CCPC等奖项,往往能让你的简历在众多申请者中脱颖而出。 此外,在研究生阶段,拥有良好算法基础的学生往往能够更快进入科研状态,完成更复杂的项目。我们也有不少优秀的学长学姐通过算法竞赛在考研复试中名列前茅,考入中科院、上大、华师、南邮等“双一流”高校。
  • 也许你会担心没有基础的你啃不下ACM这块硬骨头,但是不要慌,问题不大。我校 2024 年前往ICPC亚洲区域赛的队伍中甚至有大一寒假才入队的选手。打过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同学确实会有更大的先发优势,但这不是决定性的。一般通过一年左右认真训练,水平就可以到达基准线,基准线以上的比拼就是更高一层的配合和训练方式了。

招新流程

  • 你是大一、大二新生(不限基础),对编程和算法感兴趣。想认真学点东西,不想来一个”水“社团。愿意花时间训练,愿意努力提升自己。你渴望有人带,有目标,有节奏地走大学这条路。
  • 若你满足以上条件,欢迎加入我们的招新群!招新群中有更加详细的说明与指南,还有学长学姐热心答疑。

迎新群号:1051667536

常见问题答疑

Q: 要钱吗?你们不会是诈骗新生钱的吧?

A:不要。不要。不要。我们不收你一分钱。并且报销比赛费用。(正经社团)

Q:女生可以学吗?会不会全是男生?

A:当然可以!我们有女队员打进过蓝桥杯国赛,算法是智力游戏,不分性别,只看实力。

Q: 我是xx专业,打这个有用吗?

A: 大佬太多,篇幅所限,这里不展开。一般来说,算法是计算机行业的灵魂,是绕不开的核心。

Q: 我觉得xx竞赛/社团也好棒,一时无法抉择怎么办?

A: 笔者认为,谨慎地选择未来道路是面对未来的必修课。请务必多加了解,并认真选择一条自己喜欢、适合的道路,全身心投入进去。在这里,你会遇到一群充满热血的少年,愿意为算法竞赛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与汗水,我们会面对棘手的难题、突破不了的算法;有瓶颈的绝望、打铁的懊恼;但更多的是AC带来的快意,知识树逐步被点亮的成就感,分数提高带来的颅内高潮。当你站上领奖台那一刻,你会相信:这一切,都值得。

Q: ACM太难了,会不会我坚持不下去啊?

A: 答案就在问题中:比赛的含金量与难度成正比。笔者建议先打打看,若成功进队,我们有把握让你在大一就拿蓝桥杯省一。若你实在坚持不住,大一的赛季结束后可以考虑退役,这时候你会有远超同龄人的奖项,可以考虑其他的路。

Q: 有难题可以在群里提问吗?

A: 当然可以,队员每天值班答疑。请注意提问三要素:完整题面、文字版代码和你不懂的地方。

Q: 暑假里我太忙了,要学车/旅游/兼职...,以后还有机会吗?

A: 入队赛会安排至少三次,你可以先享受假期。但是入队的难度逐次递增,建议提早准备。11月会有校级联赛,早准备,多学点,多给咱打点金牌~

Q:为什么还要门票?

A: 若没有基础题单通关的能力,来参加=来坐牢,建议继续沉淀,准备下一次入队赛。


傍晚的高铁上,几个人一排坐着,行李塞在腿边,包鼓得快拉不上拉链。
“你还真带着电脑啦?游戏本不沉啊。”
“嗯,在酒店还能打ABC吧。 你不也是装了开光的板子?”
“那当然!这次可是能要到jiangly的签名.....”
抬头看着窗外飞速逃离的景色,就快要到达那座ICPC区域赛的城市。


深夜从酒店叫上队友出门找寻宵夜。
凉凉的晚风把睡衣吹得贴在身上,藏不住那点还没平静下来的心跳。
在空无一人的静谧街道上,大家都知道,
明天是场硬仗,但现在,还可以放松一会儿。


比赛结束那天,是傍晚的高铁。
提着行李走进站厅,没人说话,只是把各自背包放上安检台。
身上还穿着比赛时发的队服,徽标被压得有些褶皱,但没人在意。

上车以后,队友靠着车窗睡着了,呼吸绵长,嘴巴微微张着。
你戴着耳机刷榜单,点进自己的队伍名。
一道道题目后面绿色的 “Accepted” 显得格外鲜艳。你没多分析赛时策略,只是静静盯着那几个绿字。每一个 Accepted 的背后,都藏着比赛时的惊呼、手心的汗、队友的对视和那句“过了!”
那一刻屏幕上亮起的绿,比太阳还要耀眼。

你笑了笑,又关上了页面。身边队友还在熟睡,窗外天色也快黑了。
身后是刚熄灭屏幕、余温尚存的激烈战场,
前方是散落着未完成实验报告和寻常明天的,沉默又温柔的归途。